
走進實驗室
塑化劑,一種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主要運用于工業生產,若長期食用可能引起男童性發育不全,女童性早熟,甚至造成畸胎、癌癥的危險。在生活中,我們接觸到的可能含有塑化劑產品也是多種多樣。如一杯咖啡、一罐可樂、一包方便面、一些塑料玩具,甚至是日常的瓜果蔬菜,在被添加某些成分后,都有可能給人們造成了危害。
那么,該如何來確定能不能吃/用?吃/用了會有何影響?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通過“毒理實驗”來解答。
浙化院有這樣一支團隊
從事“毒理”研究近四十年
常年與“毒”為伍
他們就是
化學品安全評價實驗室團隊
幾代人的實驗室
化學品安全評價實驗室成立于70年代,前身為“化工部化學品安全性評價浙江站”,由原國家化學工業部依托于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投建,90年代末,經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批準更名為“浙江化學品安全性評價中心”,至2006年正式注冊為國有獨資企業“浙江長三角化學品安全評價有限公司”,成為面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和結果的第三方檢測機構。
實驗室主要承擔農業部農藥化肥登記毒理學試驗、環保部新化學物質登記毒性測試、化學品毒性鑒定試驗及毒理學技術咨詢等。通俗的講就是對藥物或毒物進行經動物消化道、呼吸道、皮膚等途徑暴露染毒,判斷藥物或毒物對動物急性毒性、生殖毒性、發育毒性、致突變性、致畸性、以及致癌性等的影響,從而得到人類對藥物或毒物可接受的暴露劑量。
目前,實驗室通過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計量認證,取得GLP(良好實驗室)C級資質和農藥登記實驗單位B級資質,成為國內頗具權威與規模的專業實驗室之一。

毒理實驗室的特殊要求
毒理實驗對環境的要求很高,對不同的實驗室配備的標準各不相同,功能也不同。目前,實驗室建有屏障環境動物房和普通環境動物房,輔助配有生化室、病理室、理化室、無菌室、細胞室等,實驗室配有國內一流的先進毒理學設備約150余臺,價值800余萬元。
屏障環境動物房
實驗室根據國家標準而建,嚴格按要求控制空氣凈化度,氨濃度, 溫度,日溫差,相對濕度,氣流速度, 房間空氣壓差梯度等十二項指標,配備設計合理、運行可靠、節約能源、監控方便的凈化空調系統,以便適時調節室內溫度和濕度,提供新鮮空氣,排除有害氣體、病原微生物和塵粒等,避免了彼此間的交叉感染,保證了實驗動物的正常生長。

室內飼養大鼠和小鼠,主要開展急性經口、急性經皮、急性吸入,亞急性經口、亞急性經皮、亞急性吸入、亞慢性經口毒性等試驗,配有8臺動式吸入染毒設備(此設備能對氣體、液體、固體樣品進行檢測,解決了傳統靜式染毒設備只能測氣體、固體只能測蚊香的缺點)、TSI粉塵采樣儀(可直接監測空氣中PM2.5)等。

?TSI粉塵采樣儀(測PM2.5)
普通動物房
實驗室主要飼養兔子和豚鼠,開展兔試驗,如眼刺激試驗、急性皮膚刺激試驗、多次皮膚刺激試驗,豚鼠皮膚致敏/變態反應試驗。

?眼刺激試驗(給藥)
臨床生化分析室
實驗室配有日本光電全自動血生化分析儀和全自動血球計數儀、自動尿液分析儀、凝血分析儀及酶標儀等設備,主要開展動物臨床檢驗檢測項目。

?日本光電全自動血球計數儀
?日本光電全自動血生化分析儀
毒理病理室
實驗室擁有進口英國珊頓全自動組織脫水機、組織包埋機、德國萊卡旋轉切片機、包埋冷卻機、攤片儀、烘片機及多臺日本奧林巴斯顯微鏡等一整套病理切片制作設備及鏡檢儀器,主要開展各種病理組織切片的制作、鏡檢以及病理診斷工作。

?英國珊頓全自動組織脫水機

? 英國珊頓組織包埋機
細胞/遺傳毒理實驗室
實驗室要求10000級潔凈室平均不得超過3個菌落。開展小鼠微核試驗、小鼠睪丸染色體畸變試驗、AMES(細菌回復突變)試驗、體外哺乳動物細胞基因突變試驗及體外哺乳動物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等致突變試驗。

?哺乳動物細胞染色體

?小鼠嗜多染紅細胞微核
毒理實驗中有這樣一些“小伙伴”
毒理實驗需要通過一些特殊的動物來完成,它們被稱為“實驗動物”。它們上崗需要特定的資質,必需為人工培養,并對其攜帶微生物與寄生蟲實行控制,明確其遺傳背景或來源。

?試驗用白鼠

?試驗用兔
毒理實驗中動物的選取很講究,實驗人員一般選取三種:大/小鼠、兔子和豚鼠。不同實驗對動物的種類、周齡、體重的要求各有不同。如遺傳毒性,一般選用4~6周(約18~25g)的小鼠;急性經口、急性經皮、長期毒性一般選擇大鼠,周齡和體重分別為6~8周(約180~220g)、8~10周(約200~300g)、4~6周(約70~130g);眼刺激實驗一般選用2kg~3kg兔子,而皮膚致敏則一般選用豚鼠。
毒理實驗室里“可愛的人”

他們是專業的。實驗室的專業涵蓋了預防醫學、動物醫學、生物技術等,團隊成員多數擁有中、高級職稱;曾承擔我國多個農藥及工業化學品如甲胺磷、金核霉素等的毒性研究,并獲省級以上科技獎項。
“九五”期間,實驗室成為“國家南方農藥創制中心浙江基地-新農藥安評室”,開展了大量農藥毒性試驗,完成了基地自主研發的20余個有生物活性的新創化合物的毒性研究,其中數個品種獲得了我國農藥登記。
近年來,實驗室又完成了《化學品吸入毒性實驗室建設》、《CFSE標記的LLNA法在安全性評價中的應用研究》、《農藥吸入毒性試驗方法的完善》、《化學品生態毒理實驗室建設》等多個省科技廳項目和國家科技支撐項目,開展了近萬項的農藥和化學品毒性試驗,為我國的農藥、化學品工業起到了技術支撐作用。

他們是可敬的。工作的性質決定了他們不得不每天與“毒”接觸,密閉的系統,不透氣的裝備,可以想象他們的艱難與不易。而對于我們的毒理研究員們來說,這早已成為習慣;他們更多關心的是這個藥品毒不毒,有多毒,這個毒會引起哪些不良作用。